当前位置: 首页 > 姓氏名人 > 化学家 > 何国钟
何国钟

何国钟

何国钟,男,汉族,1933年出生于广东南海,中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曾任分子反应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50年代他在中国首先研制出固体粒子密相输送小型流态化双反应器。60年代初对固体推进剂燃速有新见解,提出了多层火焰模型、微观扩散火焰模型与脉冲火焰模型等。70年代在国内首先研制出千瓦级连续波氟化氢(氘)化学激光器。80年代以来在分子束化学发光与激光诱导荧光实验研究中对碱土金属原子与卤代烃的分子反应动力学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个人资料

  • 中文名何国钟
  • 国 籍中国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广东南海
  • 出生日期1933年5月5日
  • 职 业物理化学家
  • 毕业院校北京石油学院
  • 信 仰中国共产党
  •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
  • 辽宁省文教系统先进工作者

详细介绍

  何国钟的个人简介

  何国钟,出生于广东南海的一个普通家庭,在上世纪50年代,兄弟姐妹七人中,有五人大学毕业,三人走上了科研道路。他的大哥何国桢是第四届钱宁泥沙科学个人奖的获得者。三弟何国任是国家级突出贡献水电设备专家。兄弟二人先后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大姐何丽仪是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二妹何法仪任职于北京林学院物理系。而他,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分子反应动力学学科元勋科学家之一,在固体推进剂燃速理论、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果。他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何国钟同志从事科研工作40余年,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奖。六十年代任固体与固液火箭推进剂燃烧理论与实验研究的课题负责人,对火箭推进剂的燃烧稳定性、完全性、均匀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固体推进剂燃速理论有建树,与他人共同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七十年代初开展连续波千瓦级化学激光器的研究,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千瓦级燃烧驱动的HF(DF)连续波化学激光器,与他人共同获1979年国防科委重大成果二等奖。八十年代从事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他与他人在分子束化学发光与激光诱导萤光的实验研究中,取得了我国第一批分子束实验的研究成果。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8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培养研究生30余名。

  何国钟的科研成果

  50年代在国内首先研制出小型固体粒子密相输送双流态化反应器系统。

  获1960年辽宁省文教先进工作者称号。60年代从事火箭推进剂燃烧的实验及理论研究,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70年代在国内首先研制出燃烧驱动连续波千瓦级氟化氢(氘)化学激光器,1979年获国防科委重大成果二等奖。

  1978年开始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基础研究。

  何国钟的人物荣誉

  曾先后获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4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称号。近十多年来培养了多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何国钟的研究领域

  分子反应动力学,

  化学激光,

  火箭推进剂

  何国钟的专利与奖励

  1978年,“固液火箭推进剂配方及燃烧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和辽宁省科学大会奖(集体奖)。

  1979年,“燃烧驱动连续波HF(DF)强化学激光器奖”获国防科委重大成果二等。

  1982年,“固体推进剂燃速理论”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87年,“分子束反应动态学与分子传能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何国钟的代表性论著

  1 何国钟,冯浩,杨培青.用于固体复合推进剂燃速研究的“分解—扩散”微火焰模型.见:火箭发动机的燃烧与烧蚀会议论文汇编.大连: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1966,241~253

  2 何国钟,杨培青.用于固体与固液火箭推进剂燃速研究的多层火焰模型.见:火箭发动机的燃烧与烧蚀会议论文汇编.大连: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1966,255~27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