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姓氏名人 > 正文

卢志强重回泛海控股 推动公司向产融结合的全金控发展

时间:2021-06-18 10:12:01

姓名测试

卢志强重回泛海控股 推动公司向产融结合的全金控发展

过往“泛海系”帝国的突起,一举成就了掌舵人卢志强“资本大佬”这一美名,不过自从他淡出泛海控股一年之后,这个资本平台就少了些热闹。此次,卢志强重回泛海控股,将推动公司向产融结合的全金控发展。

5月13日,泛海控股(000046,sz)对外公告称,公司审议并全票通过了调整其第八届董事会成员的议案,包括卢志强等10名新董事入局,并称此举是为了加速向金融产业扩张,实现业务均衡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上述10位新董事,一半以上具有金融背景,与泛海控股当前的金融布局相呼应,其发力金融的野心不言自明,目的就是搭建“地产+金融+战略投资”业务新格局。

金融重构地产资本平台

“随着公司从单纯的上市房企向全金融控股平台方向发展,公司目前以地产开发为主体的董事会人员构成已经不相适应,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泛海控股品牌部相关人士表示。

2014年报告期内,泛海控股实现营业总收入76.1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9亿元,较2013年提高24.13%。但如果细看财报指标不难发现,去年泛海控股总营收同比微增5.17%,尤其是作为公司重头戏的房地产业务,结转收入仅增长了1.23%。

不过,泛海控股的金融板业务去年同期实现营业收入 15.53 亿元,同比增长 19.41%,占营业总收入比重达到20.40%,这一指标比上一年增长近3个百分点。

据了解,泛海控股自去年以来,不惜重金通过多种渠道在金融板块布局。一个典型案例是,去年3月份,泛海控股一举收购了大股东中国泛海和泛海能源总持有民生证券***%的股权,成为民生证券的控股股东。

两个月之后,泛海控股再度出手,联合中国泛海各自豪掷10亿元参与民生信托增资,均以2元/股的成本价认购了5亿元注册资本。自此,泛海控股成为仅次于民生信托大股东中国泛海之后的第二大股东。

拿下证券、信托牌照之后,泛海控股似乎意犹未尽。今年1月份,泛海又转战保险业,收购了民安财险51%的股权,成功摘得了财险牌照。4月初,泛海控股总出资50亿元成立了民金所、泛海担保、泛海基金和泛海资管四家非银金融机构。

除此之外,今年通过收购**上市公司时富金融服务集团40.71%股权,泛海又打通了境外券商这一资本平台。截至目前,短短一年时间,泛海控股已快速实现了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管和互联网金融等多项金融业务的布局。

实际上,上述金融投资动作正是泛海控股去年确立“房地产+金融+战略投资”新战略的有效实施。前述相关人士表示,卢总此次重归泛海控股董事会,将会在前期战略转型的基础上,整合更多资源,带领上市公司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地产加速金融化,金融如何将地产变“轻”?这其实也是泛海控股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因为该公司旗下位于武汉、杭州、上海、北京、大连、沈阳甚至美国洛杉矶等地的地产项目,均属于大型投资项目,急需大量“输血”,也更需提高投资回报率。

项目变“轻”,便是解决上述难题的一条门道。前述相关人士表示,泛海控股将在继续发挥房地产业务优势的基础上,融合金融等业务板块,多业并举,互为支撑,联动各模块业务协同发展。

“全金控”野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泛海控股原董事会成员主要来自地产行业,而其董事会大换血之后的新班底完全不一样了。

除卢志强之外,在其他9名董事候选人中,李明海、余政、赵品璋、邱晓华、张博和赵晓夏等6名来自金融领域,秦定国、齐子鑫来自电力领域,而赵英伟为中国泛海财务总监,人员构成与泛海所布局的各个领域形成呼应。按照该公司的公开说法,这说明了泛海控股“综合金融控股集团”的金融平台的定位。

“除了卢总之外,其他多名来自证券、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行业的翘楚将加入公司董事会,使董事会能够更好地契合公司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各产业间的协同效应。”前述相关人士说,这将推动公司向产融结合的全金控集团发展。

不过,卢志强的回归,尤其是泛海控股在金融上的一系列动作,让外界对“泛海系”筹划整体上市产生了更多的猜测。当前,泛海控股大股东中国泛海仍直接持有民生银行2.45%的股权,持股数达8.38亿股,一度曾增持民生银行股票约1.4亿股。

早在泛海控股涉足金融之前,国内不少媒体将庞大的中国泛海“帝国”称为“泛海系”,还将其封为中国八大金融家族之一。

“泛海控股的转型,就是依托大股东中国泛海在金融领域的布局,中国泛海全力支持上市公司实施转型发展战略,向着产融结合的全金融控股集团发展。”前述相关人士补充说。

对于未来中国泛海整体上市等说法,前述人士婉拒了答复,只是说期待卢志强的新董事会为市场一一解开谜团。

相关推荐

姓名测试

友情链接